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1689-1702年)的旨意在内阁会议上常常起到拍板定...

“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1689-1702年)的旨意在内阁会议上常常起到拍板定音的作用;安妮女王(1702-1714年)也屡次根据个人好恶任免内阁大臣。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

C.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D.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D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具有对内阁的控制权,反映此时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国王仍具有行政实权,故D项符合题意。A项,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排除。C项,“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题干现象并未涉及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如果用他人的材料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筑,建筑物视为属于他所有;反之,如果用自己的材料在他人的土地上建筑房屋,建筑物属于土地所有人。这说明罗马法

A. 调节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 维护了贵族的经济利益

C. 剥夺了奴隶的财产所有权

D. 规范了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查看答案

“古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里山岭纵横,几乎没有一块大面积的整块。”这一地理环境

A. 有利于城邦政体的形成

B. 催生了安土重迁的观念

C.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 导致了集权的文化倾向

 

查看答案

1378年,明太祖“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并大量裁削中书省的官员,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或被逼退休,或被贬值,甚至丢掉性命。这表明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 一省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谏议制度难以约束皇权

 

查看答案

中国自古选官由汉代“士子应举非得由王公大臣或州部长官推荐”,到唐宋允许士子“投牒自进”,自由报考,这一变化

A. 提高了官员素质

B. 杜绝了士族参政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避免了官场腐败

 

查看答案

秦朝郡县官吏有职业官僚担任,享受俸禄,服从朝廷统一调动;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这些举措

A. 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 巩固了国家机构的政治形态

C. 确保了皇帝执掌军政大权

D. 分割了地方官员执政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