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匠籍,是封建国家为手工业者所专立的户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匠籍,是封建国家为手工业者所专立的户籍。早在元朝,统活者就把工匠编入“匠籍”,使他们沦为国家工奴,在官吏的监督下从事生产,子孙世承其业。这种奴役手工工匠的制度,明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工匠的摇投制度,愈来愈使工匠们不堪忍受,怠工、逃亡的现象急剧增长。嘉靖八年下令,按“匠籍”向匠户征收银两,谓之“班匠银”,以此代替工匠轮班服役的制度。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广大手工工匠,纷纷摆脱了匠籍的束缚。清初匠籍混乱不堪,清政府已无法按匠籍征收“班匠银”了。康熙三年,为了保住“班匠银”这笔收入,下令“班匠银,改入条鞭内征收”。此后,各地陆续将“班匠银,摊入地亩中征收”。“匠籍”也就随之逐渐废除。随着“匠籍”的废除,官府手工业进一步削弱,民营手工业在整个手工业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了。

——摘自《清史筒编(上编)》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班匠改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废除“匠籍”制度的积极意义。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工匠们怠工逃亡的现象严重;“班匠银”制度的推行以及农民起义的打击;保证财政收入的需要。 (2)积极意义: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 (1)原因:根据“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根据“怠工、逃亡的现象急剧增长”得出工匠们怠工逃亡的现象严重;根据“嘉靖八年下令,按‘匠籍’向匠户征收银两,谓之‘班匠银’,以此代替工匠轮班服役的制度”“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广大手工工匠,纷纷摆脱了匠籍的束缚”得出“班匠银”制度的推行以及农民起义的打击;根据“为了保住‘班匠银’这笔收入”得出保证财政收入的需要。 (2)积极意义:根据“为了保住‘班匠银’这笔收入”得出增加了财政收入;根据“‘匠籍’也就随之逐渐废除”得出减轻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根据“民营手工业在整个手工业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了”得出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9月10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编吉密欧专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密欧:关于“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想必您也多次听说这种类比。虽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同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但许多人还是坚持有类似之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涉及大規模基础设施投资,同样有助于改善中国在全世界的形象,也是和平时期实施的计划。它们难道没有类似之处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吉密欧之问”作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体现家国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使宋代社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市民性社会或者也称市民社会,首先是基于新市民阶层的基础之上……为此它需要特定的机制:市场、批判性的舆论、拥有宪法和议会的法治国家。在这个社会政治性的目标中包含了一个新的生存蓝图,它立足于工作、成就和教育(而非出身),立足于理智和对理智的公开运用(而非传统),立足于个人竞争以及伙伴式的共同体之上,它批判旧政体的核心元素;反对专制、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等级的不平等、也反对教会—宗教原教旨观念。该计划虽然植根于新形成的市民阶层,但它却趋向于一个针对所有人的计划,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模式,它基于全体市民——公民意义上的全体市民——的自由、平等和参与(编者注:本文是尤尔根柯卡对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德国市民阶层和市民性的探讨。)

——节选自尤尔根•柯卡在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演讲稿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德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并对材料一、二的两种“社会”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A. 领悟古典文化的现代意义是艺术常识

B. 融入全球化已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C. 弘扬传统文化只能与现实意义相结合

D. 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融入世界

 

查看答案

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A. 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 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C. 可以保护民众自尊

D. 受资本家大力支持

 

查看答案

几乎法国所有的启蒙学者都推崇中国文化,他们赞颂中国自尧舜以来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用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的发现对思想界来说,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发现是同等重要的大事。说明了

A.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了法国启蒙思想

B. 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宣扬人文主义

C. 中国文化成为法国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 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构建理性王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