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认为“道不远人,理不外事”,他不赞同学者把精力仅仅用在从内心中寻找终极意义。...

朱熹认为“道不远人,理不外事”,他不赞同学者把精力仅仅用在从内心中寻找终极意义。这说明朱熹

A. 推崇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B. 反对内心反省

C. 主张理学原则的生活化

D. 提倡知行合一

 

A 【解析】 朱熹求理的途径讲究“格物致知”,重视外在探究,A正确;内心反省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理学思想属于贵族化趋势,C错误;D是王阳明思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陆贾是西汉初年力倡儒学的名臣,为适应汉初政治统治的需要,他提出了“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由此可知陆贾

A. 否定了法家的基本主张

B. 背离了汉初的治国理念

C. 继承了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D. 代表了汉代儒学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具有皇家性质,太史令等天文官员,常常由皇帝亲自任命。朝廷对天文台的观测记录严格保密,禁止流传到民间,天文官员不允许与平民百姓随便接触。同时,民间也不许私自研习天文。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为了维护君主的绝对统治

B. 造成了天文学的长期落后

C. 源于小农经济地位的提高

D. 反映了民间教育水平低下

 

查看答案

“君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据此可知,该思想家认为

A. 贤者对社会发展无济于事

B. “无为而治”乃治国良策

C. 应以“仁爱”之心治天下

D. 商品交流不利于社会发展

 

查看答案

子曰:“饭疏食饮水(吃粗食喝冷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材料反映了儒家

A. “顺应自然”的价值观

B. 重“义礼”的道德原则

C. “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

D. “仁政无敌”的治国理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