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总结了力学、光学、几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曾创办吕克昂学园(Lykeion)。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英国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曾说:“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材料二: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墨家学说的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

——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

材料三  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

——摘编自昊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并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

 

(1)同:创办教育,培养科学人才;都著有科学著作;都是百科全书式学者(或总结多项科学成果);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出创造性的科学解释;所创立的逻辑学在逻辑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异:对后世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同(或墨子学派对我国后世科技发展没有直接影响。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对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2)湮没原因:封建统治的君贵民贱和贵道贱器思想的压抑和扼杀;墨子科技思想超越了时代的认识和接受的程度;墨家科技思想自身的抽象性,使人难以理解;古代传播方式和技术非常有限。 意义: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最正确的思想,进一步了解墨家思想能为现代中国科技研究提供理论基石和向导。掌握古代科技思想的脉络才能做到知古通今。深刻认识墨家等古代科技的湮没,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点、墨家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以及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相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和“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不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2)墨家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等方面来回答。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知识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一文艺流派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其创作宗旨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里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人物心理深处的所谓客观真实。属于这一流派的代表作是

A. 《巴黎圣母院》

B. 《等待戈多》

C. 《大卫•科波菲尔》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写于1851年到1856年间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记载,大革命后的法国官员免责制盛行、人民痴迷做公务员、富人免税穷人纳税、审批文件通常要等两三年才能完成、农民进城导致地价飞涨等。这些记载从侧面反映出

A. 法国的旧制度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

B. 大革命并未完成建设理想社会的使命

C. 共和制的确立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

D. 民主共和在当时的法国尚未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下列选项中违背该思想的有

A. “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

B. “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C. “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

D.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查看答案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 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 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 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查看答案

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新教徒面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天主教徒则背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对马丁•奥芬巴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 “愿意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B. “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C. 新教的世俗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