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支...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为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1)概括材料一中“反对派”反对政府政策的理由?

(2)据材料二,总结莫克·维卡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的真实含义。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1)反对派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有伤道德。(4分) (2)战争的责任是中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道德观念而放弃利益是不明智的。(4分) (3)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4分) (4)保护鸦片走私;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中国市场。(4分) 【解析】 (1)在解题过程中第一个要点是:要把握好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本题解答的第二个要点是:要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切忌脱离材料和照抄材料。 (2)莫克·维卡的主要观点要根据材料进行概括,不能照抄材料,如“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明显是把战争责任推在中国身上。 (3)要理解“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必须结合材料二中莫克·维卡的话,材料二中表明他主张用战争来迫使中国改变之前的态度和政策。 (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主张发动战争的人理由都是要维护英商的利益,故反映了其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 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 西北边境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 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

A. 彰显资本主义民主原则

B. 保留本国旧专制残余

C. 避免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D.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查看答案

1960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查看答案

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其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 为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B.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 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 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