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
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 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
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 易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A.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 “天下一家”“大一统”
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这表明
A.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在学习《十二铜表法》时,甲、乙两个同学展开了争论:甲说:“《十二铜表法》仍然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所以它不是平民斗争的胜利!”乙说:“《十二铜表法》是维护平民利益的,因为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你认为他们的观点
A. 甲正确
B. 乙正确
C. 甲乙都正确
D. 甲乙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