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 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 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 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 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严格的等级关系
B.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展
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 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 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 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 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等级 | 乐队 | 乐舞 |
王 | 四面 | 八佾 |
诸侯 | 三面(缺北面) | 六佾 |
卿大夫 | 二面(缺北和东) | 四佾 |
士 | 一面(只有南面) | 二佾 |
A.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