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陈旭麓曾评价某场战争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

陈旭麓曾评价某场战争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场战争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中日甲午战争

C. 八国联军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这场战争发生之前两国在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是封建社会,而“敌人”是资本主义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A项正确;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近代化特征(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之前,中国已经开启了政治和经济的近代化,故C项排除;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中国现代化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取得了一些成就,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的现象”的理解。

 

查看答案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材料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科技界和企业界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些讨论:一种观点主张大力进行技术引进;另一种观点则更强调自主创新;也有一种观点提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

——摘编自孙建、吴利萍、齐建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你赞成上述科技讨论中的哪一种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

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

 

查看答案

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说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之气。以下作品能体现该精髓的是

A. 《人间喜剧》

B. 《巴黎圣母院》

C. 《老人与海》

D. 《百年孤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