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材料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科技界和企...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材料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科技界和企业界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些讨论:一种观点主张大力进行技术引进;另一种观点则更强调自主创新;也有一种观点提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

——摘编自孙建、吴利萍、齐建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你赞成上述科技讨论中的哪一种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答案一:观点:赞成第一种观点,赞成技术引进。 论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设备——中国近代化开端;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实现经济现代化;新中国建国初期引进苏联资金和技术发展科技;清政府及日本幕府统治时期闭关锁国——落后挨打。 结论:总之,技术引进利于科技和工业进步,利于实现工业现代化。 答案二:观点:赞成第二种观点,赞成科技自主创新。 论述:英国工业革命重要发明——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科技发明——跃居世界前列;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中国在中苏关系恶化后自主研发核武器——巩固国防。 结论:总之,自主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增强国家实力。 答案三:观点:赞成第三种观点,即赞成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互为补充。 论述:美国和德国既引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积极自主创新——跃居世界前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既有技术引进又注重自主创新——航空航天、巨型计算机等领域成就突出。 结论:总之,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既推动民族科技进步增强国家实力,又能保证民族发展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要求围绕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展开论题。若赞成技术引进。可以以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进苏联的科学技术,说明技术引进利于科技和工业进步,利于实现工业现代化。若赞成技术创新,可以以以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和德国科技发明、苏联实现工业化和新中国自主研发核武器,说明自主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当然,也可以赞成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互为补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

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

 

查看答案

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说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之气。以下作品能体现该精髓的是

A. 《人间喜剧》

B. 《巴黎圣母院》

C. 《老人与海》

D. 《百年孤独》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时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 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 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 在曲折中发展起来

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查看答案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 冲破了思想樊篱

B.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C. 深化了体制改革

D.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