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

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早期儒学、早期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 (1)本题考查孔子和早期儒学,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以及概括归纳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概括得出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文字“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概括得出君主用贤人,行仁政,突出儒家理想的仁政。 (2)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比较能力,根据王韬、孙中山的阶级派别和政治主张不难得出结论。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王韬与孙中山的身份,并注意有效信息“材料二、三”的限定。派别,二者的主张不同但阶级属性一致,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之一,孙中山是革命派的代表,维新派主张改良和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二者仿效的国家不同,王韬效仿英国,孙中山效仿美国。注意二者思想中的传统因素和西方因素及其思想重点,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中找出二者主张的异同点。 (3)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审题时一定要抓住“结合所学知识”“古代”“近代”“关系”“历史必然性”等有效信息的限定,明确民本与民主二者在时间、社会背景、阶级利益上的差异,关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小问,明确所谓“关系”的实质是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而不能单纯理解成为二者之间的联系,以避免漏答或答不全;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近代的民主思想有一定联系,但产生的经济基础、阶级条件、主要内容等方面都有质的区别。第二小问,对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的回答,从经济、思想、政治、民族危机、阶级等角度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说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之气。以下作品能体现该精髓的是

A. 《人间喜剧》

B. 《巴黎圣母院》

C. 《老人与海》

D. 《百年孤独》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时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 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 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 在曲折中发展起来

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查看答案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 冲破了思想樊篱

B.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C. 深化了体制改革

D.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C. 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D. 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