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C. 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D. 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B 【解析】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不是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故A错误;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好朋友”的关系,结合1924年国共合作可以知道,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故B正确;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题干时间是1924年,故C错误;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年到1937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1924年不符,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大钊在演说中称:“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该演说的目的是

A. 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B. 颂扬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C. 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D. 号召民众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

 

查看答案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地写道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A. 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B.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 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D. 国人接受文化的多元性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 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 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 启蒙与救亡并重

 

查看答案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坚持中体西用

C.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 关注西方科技

 

查看答案

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的解读正确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 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知识经济的出现

C. 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 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