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不列颠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这表明英国的主要意图是
A. 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B.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维护工业垄断地位
D. 推行专利保护制度
《罗马法史》记载:“《十二表法》中包含一些以和异邦人的复杂关系为前提条件的规范,比如涉及‘要式买卖’,意思是说,对异邦人不适用时效取得制度,人们永远可以针对异邦人行使追夺权。”这反映了《十二表法》
A. 只处理与异邦人的关系
B. 不保护异邦人权利
C. 优先保护罗马人的权利
D. 调节帝国经济纠纷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1979年至1987年为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国企自主权;1987年至1992年为第二阶段,核心内容是实行国企承包制;从1992年起,国企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体制改革从城市开始
B. 国企改革未突破原有体制
C. 市场取向是国企改革方向
D. 国企改革进程已基本完成
1970年10月下旬,尼克松在欢迎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被认为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据此判断,美国
A. 积极传递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B. 彻底改变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 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D. 开始推进与中国新型区域合作
“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该宪法
A.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 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
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
A. 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 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