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下列对于让他产生“幸福感”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建立起集体农庄,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进化

B. 取消义务交售制,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 实行实物配给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允许私有制存在,使国家完成经济恢复工作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22年”结合所学可知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大会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因此在1922年农民产生幸福感。故D项正确。A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除。取消义务交售制是二战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史实,故C项错误。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后,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都有权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而英国在1884年议会改革后,选民权的比重也才上升到成年男性的60%。由此可见19世纪的欧洲

A.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公开

B. 英国拥有更加强大的贵族寡头政治传统

C. 选举权的广泛程度不等于民主化的水平

D. 秘密选举会使处于依附地位的人受胁迫

 

查看答案

下表是1786年至1830年海外各地输入英国的棉花的数量《单位:磅》,据表可知

 

——摘自王璨《1700—183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贸易》

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美国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其他地区

C. 拉美地区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

D. 技术革新扩大了英国对原料的需求

 

查看答案

2018年习近平在某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中指出:该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该特区位于下图中

A.

B.

C.

D.

 

查看答案

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A. 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 将法国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C. 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 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查看答案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建立了三十多个海外行省。伴随版图的拓展,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一些希腊人,主要是城市中的社会上层,也通过书面申请或他人举荐等方式从皇帝那里谋求官职或包括罗马公民权在内的民事权利。这主要说明了

A. 帝国境内不存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

B. 罗马公民权成为特权和荣誉的象征

C. 善于吸纳外族长处是罗马成功的原因

D. 罗马法体系完成了系统化和法典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