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某次作战的作战计划指出:“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翼、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此次作战
A. 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B. 使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C.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D.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江苏的棉纺织、缫丝、面粉三大支柱行业生产出现滑坡,工厂歇业、普遍倒闭,其他行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此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 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B. 外来商品倾销冲击
C. 官僚资本剥削压迫
D. 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但其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这一战略”是指
A.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D.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共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时的中共
A. 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并没有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
C. 已经不再受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
D. 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 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
B.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 北京水资源非常丰富
D. 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
1898年,谭嗣同在《湖南不缠足会嫁婆章程》中主张:“无论家道如何丰富,总以俭省为宜,女家不得丝毫需索聘礼”,“女家置办嫁奁,亦应简省,男家尤不得以嫁奁不厚,遽存菲薄之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民国政府积极推动婚俗改革
B. 婚姻礼俗崇尚简约之风盛行
C. 湖南的婚俗改革开风气之先
D. 传统婚姻观念已经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