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两个新年,一是“民国新年”,在公历元旦;一是“国民新年”,在农...

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两个新年,一是“民国新年”,在公历元旦;一是“国民新年”,在农历春节。《大公报》称该现象为“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由此可见近代中国

A. 传统与现代的折中调和

B. 官民之间矛盾渐趋激化

C. 革除传统陋习进程艰难

D. 民主共和观念名存实亡

 

A 【解析】 根据题干官方与民间存在两个“新年”,两个“心理”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建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而民间仍旧使用原本的农历纪年,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传统纪年与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的并存共融,故A项符合题意。B项,官民矛盾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革除传统陋习的内容,排除。D项,材料信息显示了民间对新年的不同看法,也与民主共和无关,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2年《申报》的一则时文记述:“一衣服也,绸缎绫罗非不华美,而偏欲以重价购洋绸。一饮馔,山珍海错非不鲜肥,而必欲以番菜为适口。……甚且衣袜、眼镜、毛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上海

A.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B. 开始出现西化现象和崇洋心理

C. 西式杜会生活得到普遍认同

D. 市民生活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

 

查看答案

宋代程颢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明末清初黄宗羲则指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这表明黄宗羲

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 提倡君臣关系的平等性

C. 否定君主制存在的价值

D.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查看答案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商帮主要从事长途取运

B. 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

C. 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查看答案

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基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见下图)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这些出土文物能够印证的史实是

A. 郡国并行制已经被废除

B. 刘贺具有深厚文化素养

C. 造纸术推动了文化传播

D.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主张圣人治国应该“不仁”,因为仁义孝慈是人类的自然本能,无需汲汲倡导即已自然存在,一旦倡导,必然在利益驱动下导致大量伪道德出现,造成真德丧失。该思想流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