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程颢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明末清初黄宗羲则指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宋代程颢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明末清初黄宗羲则指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这表明黄宗羲

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 提倡君臣关系的平等性

C. 否定君主制存在的价值

D.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B 【解析】 依据材料"“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共治,故B项符合题意;黄宗羲君主分权,实行君臣共治的主张打破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故A项排除。C项,黄宗羲并未否定君主制度,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而不是君民关系,未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商帮主要从事长途取运

B. 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

C. 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查看答案

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基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见下图)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这些出土文物能够印证的史实是

A. 郡国并行制已经被废除

B. 刘贺具有深厚文化素养

C. 造纸术推动了文化传播

D.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主张圣人治国应该“不仁”,因为仁义孝慈是人类的自然本能,无需汲汲倡导即已自然存在,一旦倡导,必然在利益驱动下导致大量伪道德出现,造成真德丧失。该思想流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直接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农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 陕西出土的牛耕画像石

B. 甲骨文中写有“协田”字样的卜辞

C.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 《诗经》中关于农业生产场面的描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