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材料二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1)指出材料一、二各出自的政治文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及其原因。

 

 

(1)材料一: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二: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异: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君主为虚,立宪为实、德国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则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可知出自1689年《权利法案》;依据材料二“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可知出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两国代议制形式可知答案,不同点依据两国国家元首权力不同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方式不同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摘自《秦废封建》

材料二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摘自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的地方管理制度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评价及其提出的新主张。

 

 

查看答案

二战后成立的某国际组织首脑会议宣言强调:冷战和它变成真正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和平共处的原则是替代“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不结盟运动

C. 联合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组织    D.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发表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 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

B. 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C. 七月流血事件使人民群众觉醒

D.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甚至还主张暴力革命……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缺陷”是指

A. 未对资本主义制度进入深入批判

B. 未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使命和作用

C. 对未来理想社会设想不够健全

D. 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