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和美国...

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A. 批判了美国的“冷战”政策

B. 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 力图缓和美苏之间的关系

D. 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D 【解析】 试题 注意题干时间“1946年”,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排除A;B项表述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的分歧日益扩大;由“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看出C项表述错误,因此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者将画面切割成五块——尼克松与毛、周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顺次罗列其上。在设计者看来

A. 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

B. 尼克松的访华具有跨时代意义

C. 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两极格局

D. 中美终于打破坚冰实现建交夙愿

 

查看答案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奴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怖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主要是基于中国

A. 奉行“一边倒”政策

B.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倡导多边外交

D. 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香港《大公报》社评曾指出,15年过去,今天,再问港人,什么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再不关心政治的市民也可以说出个大概。这主要表明

A. 香港回归是民心所向

B. “一国两制”深得港民之心

C. 祖国内地经济发展超过香港

D. 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得人心

 

查看答案

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小说的故事背景是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改革开放以后

 

查看答案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 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 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