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使人民获得民主自由权利
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B.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
D. 使国人认清自己国家所处的地位
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定国是诏》
D. 《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 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 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 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
A. 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