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七届二中全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4月,从“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的标语中,从报刊传来的国内形势中,国民党代表看到解放区和国统区的鲜明对照,思想感情逐渐变化。这反映出
A. 国民党日益转向国内和平
B. 国民党受解放区影响而求和
C. 解放战争检验了人心向背
D. 国民党代表受到人民热烈欢迎
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B. 淮海、平津、辽沈战役
C. 平津、淮海、辽沈战役
D. 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一大”对“党的要求……不切实际”,到“二大”时才“循序渐进,有张有驰……”“循序渐进”是指
A. 制定了党的最高革命纲领
B. 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
C. 制定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千里跃进大别山》)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长征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A. 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B. 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 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