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C.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43年,在国统区3700余家工业中,官营的600余家,民营的3100余家。但官营的占资本总额69%,民营的只占31%。这一状况
A. 有利于持久抗战的需要
B. 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
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 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 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
B. 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
C. 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D. 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