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材料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的诗歌体现出其怎样的政治理念?

(2)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这一措施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其中哪一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自产生怎样的影响?

 

 

 

(1)节制、中庸或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财产等级制度。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 (3)实行什伍连坐制;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县制;重农抑商。 (4)西方形成民主政治,东方形成中央集权政治 【解析】 (1)材料“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体现出节制的思想;材料“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体现出中庸的思想;材料“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反映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材料“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反映出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度;这一划分方法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第三小问实质,材料二中说的是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每一个等级可以承担不同的人职位,因此这一措施反映出的实质是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 (3)第一小问措施,可以从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中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重农抑商政策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而商鞅变法则是逐渐的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富者累百巨万”、“强者兼州城”的现象,分别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有关?

(2)根据材料二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3)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B.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C. 王安石变法的决心不够坚决

D. 不可能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查看答案

一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中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硫远,谗佞辐餐,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 司马光作为变法的反对者,其言多为污蔑之词不足采信

B. 司马光作为变法的亲历者,所述反映了他对变法的反思

C. 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分析要比其他人客观公正

D. 司马光作为王安石的好友,势必为其寻找借口开脱责任

 

查看答案

王安石,字介甫,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除参知政事。一月行农田水利。二月行募役。三月行均输。四月行青苗……”表明

A. 变法急于求成

B. 打击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C. 统治者不支持

D. 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查看答案

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 保甲法

B. 保马法

C. 将兵法

D. 更戍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