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A.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 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 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是门阀士族兴起的发源,大族赖传儒学而行,至郑马之后已难复大的建树。故大族清谈是贵族学术为求发展而进行的一次转向。大族虽清谈玄学但本人是以高度儒学基础作依托的甚至本身就事于朝廷,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其对文学艺术的态度,A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始终是思想主流;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A. 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 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 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 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查看答案

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 外儒内法,大一统

B. 无为而无不为

C. 仁为本,为政以德

D. 礼法并施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查看答案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查看答案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