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时就其主要特征归纳总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时就其主要特征归纳总结为:一、尚中贵和;二、海纳百川;三、人本精神。下表是其中一个方面特征的归纳总结

特征:

原因:

例证:1.古代音乐重八音克谐,但定有主音,一般以宫调为主

2.古代人物画中突出主要人物,山水画中突出主峰如《步辇图》中的唐太宗

3.古代戏曲中的悲剧即使忠臣义士走向死亡,但最后总会得以平反昭雪如京剧《精忠旗》中的岳飞

4.

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把上表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说明:①补充部分的二条例证不能属于同一艺术门类或同一文学体裁②也可选取材料中另外两个特征之一按上表范式列一张新表;其中例证部分至少三条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另立新表参考示例二、三答案示例一:(例证答案仅供参考) 特征:尚中贵和 原因:儒家"中庸""仁"的思想;“大一统”政治观念;农耕经济的稳定性;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等言之成理,方面即可。 例证:4.唐诗在批判社会现实时多采用委婉讽刺的方式,如白居易的诗宋词在表达哀伤愤怨的情感时也多倾向于含蓄节制;如李清照的词 5.古代书法艺术中的楷书讲究中规中矩,整体严整,如唐朝“颜筋柳骨” 古代宫廷建筑主要布局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或中心位置,如唐代长安城 答案示例二:(例证答案仅供参考) 特征:人本精神 原因:儒家的入世精神;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强;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宗教的影响力弱;统治者强调“人治”等言之成理,方面即可 例证:1.“诗言志”成为古代诗歌的核心指导思想,古代诗歌源于人间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如《诗经》、唐诗等 2.古代绘画题材基本以人以及人所处的环境为题材,即使宗教题材也是被赋予人的形象;如龙门石窟的佛像以及人物,山水,风俗,写意画等 3.古代戏曲艺术主要是人的形象和人的故事再现,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仁义忠奸;如京剧 答案示例三:(例证答案仅供参考) 特征:海纳百川 原因: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和“和谐”理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民族大融合的形成与发展;“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等言之成理,方面即可 例证:1.唐代绘画中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如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的作品中吸收了印度、波斯外来美术风格 2.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使文学作品深受影响,如明清小说《西游记》 3.隋唐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解析】 选取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主要特征为:尚中贵和。然后,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儒家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补充部分的二条例证:可补充唐诗在批判社会现实时多采用委婉讽刺的方式和古代书法艺术中的楷书讲究中规中矩等例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选取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其他特征,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遇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三  康有为从公羊学的立场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建立一个内容广博的儒学思想体系,以便为变法维新寻找理论支持。在光绪二十七年到光绪二十八年间(1901-1902),康有为完成了五部重要儒家经典(《礼运注》《孟子微》《中庸注》《大学注》和《论语注》)的注释,这些注解的特点是结合三世进化说和西方的宪政民主来诠释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进而评判历史上从汉代到宋明的儒家学派。他在这些注解中认为儒学非但不与近代宪政民主制度相矛盾,反而可以成为后者的重要思想资源。

——摘编自赵法生《国教之争与康有为复兴儒学运动的失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对先秦儒学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的特点,并简述你对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注解儒家经典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A. 直隶地区的经济发展优于上海地区

B. 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 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 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 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查看答案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