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 唐长安
B. 宋开封
C. 元大都
D. 明北京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了决策机密
B. 强化了专制皇权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适应了军务需要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 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这反映了:
A. 督抚权力较大,弱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 地方权力结构清晰
C. 循其俗,施其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 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
A. 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
B. 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
C. 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
D. 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