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A. 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

B. 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

C. 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

D. 具有严格的参考标准

 

D 【解析】试题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资格审查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唐代科举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排除B;唐代科举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和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但这两项均与材料的资格审查无关,排除B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贞观三年正式确立史馆修史制度。据载在武后、中宗之前,史馆“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然今馆中作者,多士如林,皆愿长喙”,导致“傥(同‘倘’)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贬,言未绝口,而朝野具知”。由此可知,当时

A. 史官个人才能得到发挥

B. 史书修撰管理严格

C. 史官与大臣间矛盾尖锐

D. 修史制度需要改革

 

查看答案

唐初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都是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该做法的作用是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C. 限制了皇帝特权

D. 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查看答案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 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查看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且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A. 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

B. 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 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 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干政府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