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民族、民生
B. 民权、民生
C. 民族、民权
D. 富国、强国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 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
A. 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B.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
D. 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是( )
A. 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
C. 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 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观察胡适下列言行,思考其出现的原因是
A. 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 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C. 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D. 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近代有人指出“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此人应该属于
A. 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 民主科学的提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