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 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B. 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C. 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 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某西方学者指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这些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中“这些思想家”
A.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 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C. 提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 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
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A. 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 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
C. 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 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 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有人指出,他们(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的学说,但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这里的“共同之处”是指
A. 探索自然奥秘
B. 强调人的价值
C. 注重人性研究
D. 认关注道德知识
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A. 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
B. 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
C. 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
D. 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