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

A. 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

B. 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C. 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D. 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这是西汉武帝实行的“独尊儒术”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丞相的身份,而不是反映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排除B。丞相素质得到提升表述过于片面,与材料主旨强调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而是强调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老子孔子韩非子

B. 墨子孔子老子

C. 孔子韩非子墨子

D. 孔子韩非子老子

 

查看答案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缓和诸侯纷争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构建平等社会

D. 规范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月15日

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式辞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与袁世凯。

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

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赞成共和。

3月3日

中国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纲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材料二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选自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这次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导致了什么后果?在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及时调整?秋收起义后,中共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什么革命思想?针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一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这两种制度在任用管理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