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A. 反对尊崇孔子

B. 提倡独立思考

C. 反对专制皇权

D. 批判程朱理学

 

C 【解析】 “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说明作者反对孔子的权威,主张个性解放,独立思考,故B正确;A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C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批判程朱理学,故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封禅大典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礼仪,礼仪的执行者往往是封建帝王,但在唐高宗封禅泰山时,皇后武则天随行并参与祭拜。690年,武则天做了皇帝。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彻底改变    B. 武则天具有超强的能力和意志

C. 儒家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D. 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和风气

 

查看答案

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长安城的9/10,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的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 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C.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查看答案

秦《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离职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这一做法

A. 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    B. 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 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    D. 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

 

查看答案

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西周

A. 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    B. 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

C. 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    D. 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