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父亲得知后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启蒙学者主张人的理性是检验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否认现在的一切外界权威,把封建的政治制度、宗教、传统的理论,都押上理性的法庭,使它们受到无情的批判。理性论者认为,以往的历史是谬误和偏见的统治,现在,应该抛弃一切违背人类理性的东西,根据他们发现的理性原则重新建立社会制度。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性的王国”。在对理性内容理解上有相同点,他们都认为封建专制、等级特权、宗教迷信是违背理性的,而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和科学则是符合理性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最初的表现形式,并写出一位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个人的自觉、自主和自由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他谴责那些哗众取宠不愿意追求个人人格完善的人,坚持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这样认为,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只有坚定的信任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让一个人得救。……一个人必须在《圣经》中自己研读上帝的看法。……路德教导他们,每个人只需听从自己的良心,而不必听从任何人;一个人必须作为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
——(英)恩斯特·贡布里希《世界小史》
材料三 18世纪有许多启蒙哲人,但是只有一个启蒙运动。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者、政治改革者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的、完全没有组织的联盟。……启蒙人士统一在一个雄心勃勃的纲领之下,尤其是自由的纲领。这里说的自由包括许多具体形式:免于专横权力、言论自由、贸易自由、发挥自己才能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总之,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世界上自行其是的自由。……与其他启蒙哲人一样,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要求把自己当作一个人,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正是这一声明以及启蒙哲人对这一声明的同气相求,使得启蒙运动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实现“个人自觉”的做法。
(2)据材料二,指出“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中是如何体现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共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 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孟德斯鸠指出,“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彼此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这是一条原则。”下列最符合该原则的理念是
A. 天赋人权说
B. 教随国定论
C. 宗教自由观
D. 社会契约论
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
A. 君主立宪的观点
B. 社会契约的理念
C. 革命权利的学说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 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B. 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D.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