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 西周初分封制

D. 西周末王室衰微

 

C 【解析】 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天子就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天子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来就要被消灭,反映的西周初期周王室势力的强大,即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分封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而非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初期周王室势力的强大而非西周末王室衰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制度与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相关联的是

A. 井田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古代中国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其中的主要矛盾。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在近代法制建设中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之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门无寒门,下门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则材料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制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表明

A.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丧失

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美之间的矛盾彻底消除

D.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A. 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 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 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