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

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

A. 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B.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

C. 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

D. 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

 

C 【解析】 18世纪以前中国属于世界大国,备受西方青睐,19世纪以来以“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对于中国进行描述,主要是因为近代西方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的启迪导致对中国认识的不同,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伦理道德受到严重冲击并不是导致西方认识观念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有失偏颇,并不是逐渐深入,故B项错误;19世纪前半期中国仍然是世界大国,只是到19世纪中期后开始衰落,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卢梭认为,代表的观念是近代的产物,在古代的民主国家里,人民从不曾有过代表,他们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名词。卢梭的本质意图是

A. 否定近代的代议制

B. 强调“人民主权”说

C. 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D. 倡导“社会契约论”

 

查看答案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这表明伏尔泰

A. 提倡天赋人权

B. 批判教会神权

C. 反对君主制度

D. 倍加推崇理性

 

查看答案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 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 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 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 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

 

查看答案

英国人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判断,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 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 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 影响范围存在局限    D. 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查看答案

彼特拉克在一生中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古典文化。他说:“在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我总是着意于古典,因为当今世代对于我常常是难以忍受的。”出于这一想法,他不辞劳苦,四处周游,极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和历史文物,然后反复阅读,认真校对,并用自己的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彼特拉克意在

A. 恢复古典文明面貌

B. 设计理想社会蓝图

C. 指引科学革命方向

D. 弘扬古代人文理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