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认为,代表的观念是近代的产物,在古代的民主国家里,人民从不曾有过代表,他们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名词。卢梭的本质意图是
A. 否定近代的代议制
B. 强调“人民主权”说
C. 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D. 倡导“社会契约论”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这表明伏尔泰
A. 提倡天赋人权
B. 批判教会神权
C. 反对君主制度
D. 倍加推崇理性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 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 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 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 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
英国人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判断,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 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 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 影响范围存在局限 D. 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彼特拉克在一生中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古典文化。他说:“在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我总是着意于古典,因为当今世代对于我常常是难以忍受的。”出于这一想法,他不辞劳苦,四处周游,极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和历史文物,然后反复阅读,认真校对,并用自己的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彼特拉克意在
A. 恢复古典文明面貌
B. 设计理想社会蓝图
C. 指引科学革命方向
D. 弘扬古代人文理念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
A. 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 思想中包含理性的内容
C. 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
D. 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