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为希腊联军将领阿基琉斯专门写道:“哦,阿基琉斯,我们希腊的战神,你如同太阳,无比辉煌;哦,阿基琉斯,你带领我们,将锋利的长矛刺向魔鬼的胸膛。”据此可知,《伊利亚特》
A. 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B. 歌颂神灵的伟大与尊贵
C. 高度重视公民军事才能
D. 肯定英雄的价值与贡献
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 诗画同源
B. 典范指引
C. 类型多样
D. 崇尚自然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非但不是“万世之至论”,而且变成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这种议论
A. 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 是对专制君主的猛烈抨击
C.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D. 表明李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鲁迅先生指出:“明人拟作末流(末流:已经衰落并失去既有的精神实质的艺术文艺等流派),乃诰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由此推知
A. 明代社会和政治进人就退期
B. 宋明理学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
C. 明代心学成为社会主流精神
D. 明代文学某种程度反映社会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