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编者按:《亮剑》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编者按:《亮剑》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之一。《亮剑》中体现的亮剑精神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中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

《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抗战初任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团长,指挥全歼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后来,李云龙会同国民党358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1941年冬天,李云龙率独立团在野狼峪设伏,全歼日军两个中队,引起极大震动。日军为剪除独立团,袭击赵家峪,并将李云龙妻子抓进平安县城。于是,独立团直接进攻平安县城。攻城期间,楚云飞部自觉阻击驰援平安县城的日军。在平安县城之战后,楚云飞派两个营进驻李云龙团部所在地大孤镇,此举激怒了李云龙,李云龙以演习为名,围困楚云飞部,迫使其撤离大孤镇。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李云龙与楚云飞在淮海战场上交战,双方险些同归于尽。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示例情节:李云龙和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惺惺相惜成了朋友。(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概述和评价: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抗日呼声高涨,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地区,国民政府被迫宣战,并于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解析】 本体属于全国卷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阅读材料,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历史现象描述,最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概述和评价。本题依据材料“李云龙会同国民党358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提取“李云龙和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惺惺相惜成了朋友”情节,第二小问结合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史实说明历史现象;第三小问概述和评价依据所学日本侵华史实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以及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故以及国共合作的史实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以防止大权旁落,还以“皇明祖训”的形式,规定后代子孙一概不许设立丞相,如有提议设丞相的就以奸臣论处。然而,皇帝日理万机,终须有人辅佐,于是,明成祖时正式创立了内阁制度。所谓内阁,就是以一些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政务,协助皇帝。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充当顾问。后来逐渐具有票拟、草拟诏书、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到嘉靖、万历时,内阁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嘉靖帝自己也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过去一直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为下议院开始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1707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挑选阁员。但因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逐渐就发展出首相一职。……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首届内阁首脑,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成为“统而不冶”的“虚君”。

——摘编自《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设置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职能特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战投打响后,日方量初仅以第3、第11师出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 证明了日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 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上述军事行动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覆灭

 

查看答案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

A. 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

B. 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

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查看答案

1927年3月,毛泽东说:“从前乡里人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怕乡里人。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班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这说明毛泽东认为

A. 分清敌友是首要问题

B. 必须发动农民参与革命

C. 革命就是打倒资本家

D. 革命目标是反对国民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