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晚清大学士徐桐,邸宅本在东交民巷,因恶见洋楼,他出城拜客不走正阳门,每每绕地安门而出。见义和团拳民遍街走时,徐桐喜盈盈道:中国自此强矣。这说明义和团
A. 拥有广泛群众基础
B. 深得清朝上层支持
C. 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D. 能够掌控京津形势
下图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国民革命
D.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个文件具有很强的空想性,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并且由于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文件”是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辛丑条约》
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 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 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