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不断发展,请回答: (1)举出...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不断发展,请回答:

(1)举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中的一位代表

(2)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认识

 

(1)人物:但丁(或彼特拉克、薄伽丘)。 (2)主张: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完,提倡“天赋人权”,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3)认识: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相关内容。结合文艺复兴相关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列举一位即可。 (2)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和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相关所学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谈论认识需符合人文主义思想所学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结合相关所学可知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外杰出的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回答:

(1)指出牛顿的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2)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谁?其发现有何意义?

(3)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其成就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查看答案

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1830年),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内心十分苦闷,他们不安于现状,但又看不到出路,往往把希望与理想寄托于未来或遥远的异国。此时兴盛的绘画风格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1956年后,我国出现了很多出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这主要得益于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