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后,我国出现了很多出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这主要得益于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 加强国防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建立科研体系
D. 服务生产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
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延安。此前他曾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描述成一种农村共产主义,机械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但在他访问了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他把中共提高到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斯诺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A.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新型革命道路
B. 苏俄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 长征中的红军与共产国际推动了联系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出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材料说明了
A. 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已发生改变
B. 孙中山准备建立苏维埃国家
C. 孙中山完全接受了中共的主张
D. 革命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