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6年底,中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

1956年底,中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定经济计划。对二者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②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③都属于计划经济

④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与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 ①项,1956年底,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建立起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故①项正确。 ②项,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公有制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效果显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故②项正确。 ③项,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对经济发展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③项错误。 ④项,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对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20世纪70年代,在经历了严重的滞胀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得到调整。故④项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表所示的数据变化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 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 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 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D. 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查看答案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A. 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 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 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 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

B. 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

D. 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

 

查看答案

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 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

B. 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

C. 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

D. 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

 

查看答案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 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 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D. 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