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材料二中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2)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和活体实验、军事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在占领地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等原因: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4)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和近代的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图一、图二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联系所学可知,这一变化的影响是分割了相权,皇权得到加强;提高了办事效率。 (2)联系所学可知,“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方面来回答。 (3)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应当联系所学,从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和活体实验,以及在占领地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等方面来回答。联系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一方面是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另一方面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敕。在宋代,是宰相向皇帝上折子,先得皇帝同意或批改,再正式拟旨。而在明代,则是一切诏令皆由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下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段话说明了

A. 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B. 君主专制大大加强

C. 决策更加严谨合理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投资设厂”,其共同点是

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刺史能够“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东汉时有诏书云:”刺史二千石”,又常刺史兼领兵作战之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 刺史的权力有扩大趋向

B. 东汉时刺史失去监察职权

C. 西汉朝刺史的职权变化无常

D. 刺史的监察对象为各级官员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 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B. 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C. 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D.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查看答案

赴俄谈判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政府代表是

A. 左宗棠

B. 李鸿章

C. 张之洞

D. 曾纪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