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 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 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 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D 【解析】 据材料“秘密立储制度化……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故A项错误;秘密立储制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故B项错误;秘密立储制也没有完全摆脱宗法观念,故C项错误;秘密立储制立储而不公开,这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革新的社会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查看答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一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4)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4)

材料三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6)

(3)康德认为,既要保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8)

 

查看答案

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D. 资本主义的萌芽

 

查看答案

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人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这一绘画艺术

A. 属于山水画派

B. 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C. 属于市民文化

D. 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

 

查看答案

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

A. 城市商业高度繁荣

B. 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C. 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

D. 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