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5月俄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这一规定
A.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
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强调不均衡发展工业、农业的正确性
C.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 说明苏联加快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迫性
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年—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年份 | 1914年 | 1918年 | 1919年 | 1920年 | 1921年 |
布机(台) | 2316 | 2736 | 3839 | 4139 | 4139 |
纱锭(枚) | 544780 | 647570 | 658748 | 842894 | 1248282 |
A. 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B. 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C. 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D. 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
A. 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
B. 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
C. 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
D. 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英国政府1823年通过了《哈斯基森林法》,放宽了对其他国家航运的抑制和对外粮食进口的限制,同时,英国政府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规定把输入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平均降低30%。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了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这主要表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 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变化
D.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