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不断创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古代中国不断创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之末叶,桓、灵之世,柄去帝室,政在奸臣。……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力竞成俗,苟得无耻。或父兄贵显,望门而辟命。……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后汉书·袁绍传》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末年选官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涉及的选官制度及标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1)弊端:东汉末年的荐举对象主要是:一是多钱财,二是显贵望门;官员举荐权为世家豪族所把持,被察举者易与察举人形成依附关系,削弱了中央集权。 (2)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出身 (3)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 (4)认识:古代人才选拔根本服务于封建统治;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 【解析】 (1)根据材料“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得出荐举对象方面过于狭窄,被大家族把持,一是多钱财,二是显贵望门;根据材料“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得出官员举荐权为世家豪族所把持,被察举者易与察举人形成依附关系,削弱了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乃立九品官之法”可得出是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得出其标准是门第,出身。 (3)从所学知识看,科举科目从隋朝的进士科开始逐步发展出明经(经义)、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科目并出现武举,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科举考试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公平度。从材料来看,各朝代科举制度均有自己的特色,显示出较强的时代性;而明宣宗出现南北分卷,体现了科举对地域平衡的考虑;而到明清时期,科举开始逐步固定成八股文,内容僵化,缺乏灵活度,直至最终被废止。 (4)本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但需结合材料并依据史实作答。可以从科举设置的目的、发展趋势、评价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 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 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 战略态势明显转

C. 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 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查看答案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贼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