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初期支持辉格党,身边的侍女都有辉格党背景。1839年,辉格党在议会选举中落败。托利党领袖皮尔提出要清除女王身边的辉格党女侍,遭到女王的坚决反对。结果,皮尔拒绝组阁,女王邀请辉格党领袖继续担任首相。后来,辉格党内阁无法维持,皮尔再度出面组阁时,女王最后将宫中侍女换成了无政党背景的人,寝宫危机化解。这表明
A. 英王已经完全无权
B. 君主立宪制已成为大势所趋
C. 维多利亚政治上不够成熟
D. 内阁与国王矛盾尖锐
在雅典,树立了刻着反僭主法的大理石石碑,规定企图在雅典建立独裁统治的人,任何人杀死他都无罪。公元前514年,两位青年因刺杀僭主失败被害,雅典人尊他们为一代英雄,并塑像纪念。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A. 法律至上
B. 主权在民
C. 权力制约
D. 公民意识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其地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8卷记载,“杂记言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然今处田野有之,陕陇人亦有种者”。同时,西域的各种观赏动物和牲畜,也随着丝路的开通而传来中原。西域的“天马”、驴、骡、牦牛、骆驼的引进,为内地社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而西方犀牛、大象、狮子、鸵鸟、大狗、鹿等观赏动物的输入,则为中原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乐趣。
——据陈频《张骞凿空西域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述论》整理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条件以及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交流的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骞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