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以前,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形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以前,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

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简要分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1)背景:地方机构混乱、官制重叠、官员人浮于事(民少官多),导致财政困难;地方长官权力很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措施:撤并地方机构,裁汰冗官;将地方属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规定官员异地任职;要求地方长官定期到中央报告工作;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察。 (2)使地方机构得以精简,工作效能得到提高;限制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有效抑制了官场的腐败,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 本题考查隋朝地方官制改革。这场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改革的历史作用除了根据所采取措施进行分析以外,还要联系所学,从我国古代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大多带有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来分析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主要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583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2)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应当根据上述归纳的改革措施,以及联系教材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总计

全国共计

92.8

164.9

197.6

190.1

166.8

171.1

166.7

161.1

93.9

1405

四川

10.3

17.1

29.6

26.6

34.5

36.7

35.2

39.1

28.3

257.4

河南

12.7

32.4

26.4

38.4

24.3

21.4

20.6

11

2.5

189.7

江苏

1.8

2

 

 

 

0.1

 

 

 

3.8

广东

3.5

8

13.2

12.6

10

12.2

10.4

18.9

3.6

92.4

陕西

3.7

6.9

12.6

12.7

8

9.9

11.8

14.5

8.6

88.7

黑龙江

 

 

 

 

 

 

 

 

 

 

山东

1.3

16.2

 

 

 

0.1

 

 

 

17.6

湖南

19.1

22.1

22.3

21.6

16.9

20.8

18.4

10.1

5.4

156.7

 

 

材料1937-1945年抗战期间中国部分省份征发壮丁人数统计表(单位:万人)

(注:此表中的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则抗战期间各省份贡献壮丁的信息,并运用史实加以解释。(要求:信息清晰、合理、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

——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

材料二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 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查看答案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材料表明

A.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

B. 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发生变化

D. 西方学者逐渐认同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这反映出美国

A. 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

B. 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

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 联邦法院享有特殊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