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

——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

材料二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

 

 

(1)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或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弥补国家管理体制的不足(或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是官方机构的有益补充);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儒家伦理(理学/心学亦可)不断渗入乡村治理;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 原因:稳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的推行,促使士绅阶层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宗法制庶民化和乡村族权的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行政管理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 (2)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 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乡村治理和英国乡村治理的比较,中国的特点和英国的做法、影响都可以根据材料进行概括,而中国的成因需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归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思考。 (1)特点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归纳,考生需要从政府、士绅、儒家思想等方面进行作答。根据材料“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可以看出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根据材料“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可以看出士绅发挥较大作用;根据材料“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可以看出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根据材料“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承担催征赋税的职”,可以看出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根据材料“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可以看出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和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以及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根据材料“清王朝推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可以看出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 原因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考生可以从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士绅阶层兴起、文化的繁荣兴盛、宗法制庶民化和乡村族权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 (2)做法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归纳,由材料“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可以看出其主要做法是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 影响可以从材料归纳“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得出其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 得出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从“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得出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另外结合课本知识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 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查看答案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材料表明

A.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

B. 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发生变化

D. 西方学者逐渐认同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这反映出美国

A. 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

B. 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

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 联邦法院享有特殊地位

 

查看答案

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美第奇家族购买一件希腊式花瓶花费4850弗洛林,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这一现象

A. 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

B. 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C. 表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

 

查看答案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他在其著作《历史》中声明:“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这种主张

A.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

B. 反映了理性的研究历史的精神

C. 表明他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

D. 说明希腊人对历史规律的探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