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 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材料表明
A.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
B. 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发生变化
D. 西方学者逐渐认同社会主义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这反映出美国
A. 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
B. 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
C.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 联邦法院享有特殊地位
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美第奇家族购买一件希腊式花瓶花费4850弗洛林,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这一现象
A. 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
B. 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C. 表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他在其著作《历史》中声明:“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这种主张
A.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
B. 反映了理性的研究历史的精神
C. 表明他注重历史的客观真实
D. 说明希腊人对历史规律的探索
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此令!”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
A. 改良社会风气
B. 恢复汉族传统
C. 推翻专制统治
D. 革除满清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