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A. 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 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 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1894年为11.3886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
B. 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
明代内阁大学士把奏折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意见写在“票拟”上,上呈给皇帝供皇帝参阅,皇帝批阅同意后把“票拟”交给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和用印,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这一规定
A. 弱化了君主权力
B. 扩大内阁决策权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使辅政制度完善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 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C.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
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共49处中今山东占了12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这反映出
A. 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
B.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 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D. 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 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 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 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 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