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 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 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 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 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C 【解析】 《国语》记载了各国公卿之“语”,侧重公卿的言论,《战国策》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主要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由于士阶层的崛起,侧重点由公卿转向游士,体现了社会权力由贵族向士阶层转移,即社会权势的变动,故C正确;《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书体例的创新,《战国策》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已经不能算是创新了,故A错误;两本书不是法家思想家著作,不能体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故B错误;两本书主要记载的是言语而不是各国历史风貌,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起来。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仅限于耶稣会会士努力传播天主教方面。耶稣会会士力图证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相容的。耶稣会对儒家学说的迁就,导致了它与天主教其他修会之间的争论及其最后的灾难。1745年,罗马教皇最后判耶稣会败诉。这时,中国皇帝早已因这种长期的争吵和偶尔来其朝廷的教皇使节的傲慢无礼而心怀敌意,所以,进行了报复,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实际上,当时,中国的考试制度和儒家伦理观给欧洲留下的印象,较之欧洲的科学和数学给中国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罗马教皇作出裁决后的那个世纪里,中国和西方之间无任何思想交流。中国人在与欧洲发生第一次冲突之后,依然极度自信和独立。他们只是对耶稣会关于科学和神学的教导表示过一时的兴趣,但这些教导最终还是为他们所抛弃和遗忘。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如此缺乏根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介、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东渐的变化。

 

查看答案

材料  下面为19世纪40年代至一战期间中外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创建。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民族工业产生。据统计,甲午战前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深入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欧美国家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末至一战前

官办企业中张之洞的湖北纺纱官局发展势头较好;以张赛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间商办企业出现高潮。据统计,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

欧美国家几乎同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更紧密。美德垄断组织程度高。欧美国家进入“电气时代”。

一战期间

民族纺织业和面粉业出现空前发展。以周学熙创办启新洋灰公司、荣氏兄弟创办中新纺织无限公司为典型代表的民族企业出口明显增加。欧洲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沟相对减少,关、日对华经济侵略加深。

欧美国家钢铁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迅速。做为一战主战场的欧洲经济破坏严重。美、日经济发展迅速。

 

 

——摘编自齐兴荣主编《世界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经济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明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后来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材料二  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制造了一幕幕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美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

——《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

(1)材料一中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苏联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 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C. 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D. 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该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实施五年计划

D. 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